置百丈玄冰而崩裂,掷须臾池水而漂摇。

[历史]五代十国 南吴朝代表

日常 强强

南吴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称帝建国,而是先称吴国,后被尊为“睿帝”追尊四代之前称王,以下是相关情况:


称王时期

1、太祖杨行密(892—905年在位):

    - 初名行愍,字化源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长丰)人。他在唐朝末年的乱世中崛起,通过一系列征战,逐渐占据江淮地区。892年,被唐昭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,实际上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,奠定了南吴的基础。杨行密为人宽仁雅信,善于用人,吸引了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辅佐他,使得江淮地区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。


2、烈祖杨渥(905—908年在位):

    - 字奉天,杨行密长子。杨行密去世后,杨渥继承淮南节度使、弘农郡王之位。但他喜好游玩作乐,亲信小人,将父亲留下的军政大权交予身边的宠臣,导致内部矛盾激化,大权旁落,政治日益腐败,为后来徐温专权埋下隐患。 


1、高祖杨隆演(908—920年在位):

    - 初名瀛,又名渭,杨行密次子。杨渥被杀后,杨隆演被徐温等人拥立为王。此时,南吴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徐温手中,杨隆演只是一个傀儡君主。尽管如此,在徐温的治理下,南吴维持了表面的稳定,经济和文化也有一定发展。杨隆演性格懦弱,在位期间郁郁寡欢,年仅二十四岁便去世。 


2、 睿帝杨溥(920—937年在位):

    - 杨行密第四子。杨隆演去世后,杨溥被拥立为王。927年,在徐温养子徐知诰的安排下,杨溥正式称帝,国号大吴。但此时政权依旧牢牢掌控在徐氏父子手中。杨溥在位期间,南吴的政治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,徐知诰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。937年,徐知诰迫使杨溥禅位,南吴灭亡。杨溥被降为让皇,迁往润州居住,几年后去世。 


虽然南吴在杨溥时期短暂称帝,但整个政权发展过程中,实际权力多掌握在权臣手中,君主大多处于傀儡地位。南吴在江淮地区的经营,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,也为后来南方政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  


进入 朝代表


发表评论:

验证码